《瞭望東方周刊》第571期封面
  荷蘭駐華公使:我們也曾有養老難題
  通過努力,荷蘭目前已成功縮減了養老預算,這也正是我們想推薦給中國的——智慧而創新的解決方式
  《瞭望東方周刊》記者徐穎  特約撰稿黃揚/北京報道
  東鄰德國,南接比利時,西臨北海,地處萊茵河、馬斯河和斯凱爾特河三角洲交匯處的荷蘭,不僅是亞歐大陸橋的歐洲始發點,也是國際貿易的重要樞紐,西方十大經濟體之一。
  近年來,中荷關係快速穩定發展。荷蘭已連續11年保持中國在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的地位,也是歐盟第三大對華直接投資來源國,而中國是荷蘭在歐盟外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二大投資來源國。2013年中荷貿易額已突破700億美元。
  2014年3月23日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對荷蘭進行國事訪問之際,曾在荷蘭主流媒體發表題為《打開歐洲之門 攜手共創繁榮》的署名文章。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問荷蘭,標志著兩國關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。
  荷蘭不僅擁有世界知名港口鹿特丹港,還有“風車之國”和“歐洲花園”之稱。這些美譽的背後是荷蘭先進的新能源技術和農業種植技術。荷蘭領土面積僅4萬多平方公里,約為中國重慶市面積的一半,卻是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。
  日前,《瞭望東方周刊》就農業、新能源等方面的合作機會、荷蘭投資環境等問題,專訪了荷蘭王國駐華大使館副館長、公使杜安德。
  風車之國提供新能源技術
  《瞭望東方周刊》:荷蘭是著名的海上貿易國家,你怎樣看待中國領導人積極倡導的“一帶一路”?
  杜安德:荷蘭素有國際貿易傳統,同時註重貿易規範,在歷史上以國際貿易的紐帶而存在。
  對於中國來說,一帶一路是重要戰略。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涉及鐵路、公路、海港等許多工程建設,荷蘭在建設技術方面有優勢,我們非常樂意加入建設項目,通過技術支持來幫助其他國家攻剋技術難關。對於荷蘭而言,一切能加強中歐雙方貿易聯繫的舉措都是積極的。未來,兩國關係將對世界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。
  同時,中國也需要意識到,絲綢之路的陸上路線並不是萬能的。舉例來說,一輛火車的運輸能力大約是100個集裝箱,而一艘貨輪的運輸能力則達到8000個集裝箱。我們需要用80輛火車來替代一艘貨輪所提供的運輸量。
  在運輸電腦等高精尖設備或者新鮮食物時,火車是更好的選擇。但在運輸量大、時限要求較低時,海上運輸是很好的選擇。總體來說,一帶一路將給很多企業、個人帶來機會,能夠增加機會就是一件好事。
  現在中國正在努力提高發展的質量,包括個人生活質量以及社會發展質量。荷蘭的社會現代化發展和改革早於中國,因此可以憑藉自身經驗為中國提供相對成熟的應對環境、食品安全、醫療保障、養老保險等問題的解決辦法,這在未來的兩國關係中是十分重要的。
  另一方面,中國是生產製造大國,中國投資對於荷蘭的發展也帶來機遇。未來一年裡,中荷兩國之間還會有更多高層訪問。
  《瞭望東方周刊》:中國與荷蘭未來在新能源領域會有怎樣的合作前景?
  杜安德:荷蘭有各種風車技術,能確保產生的能源有效分配。風能是新能源合作的典型代表,在能源領域,中荷兩國的合作空間會更加廣闊。
  荷蘭在電能和天然氣開發上也有豐富的經驗,這些都能給中國提供幫助。其實技術推廣後的配套技術並不複雜,要做的就是給煙囪安裝過濾層,這個事情相當容易,都是我們可以合作的內容。中國的發展非常迅速,能源消耗量極大,如果不改變能源開發和使用方式,將來中國百姓的生活居住條件會非常糟糕。
  智慧而創新的養老
  《瞭望東方周刊》:你提到了荷蘭在養老方面有豐富經驗,中國從荷蘭的經驗中有哪些可以借鑒學習的地方?
  杜安德:中國老齡化速度非常快,社會結構也在發生改變。過去老年人和子女一起生活,而現在子女和老人分居兩地。對於中國來說,想要照顧好老人並不容易,特別是對於獨生子女,中國政府必須想出新的辦法來照顧老人。
  上世紀70年代,荷蘭在養老方面的開支非常大,政府已無力承受。開銷巨大的解決辦法通常來說易於操作,但我們必須找到更經濟高效的方法來造福大眾。通過努力,荷蘭目前已成功縮減了養老預算,這也正是我們想推薦給中國的——智慧而創新的解決方式。
  目前,荷蘭已經從多個方面推進養老事業。首先,為減少成本,我們盡可能讓老人住在家裡,這就需要配套設施及時跟上,房間內要有設施來幫助老人走到衛生間,有專門的設施方便老人上下樓梯。
  荷蘭設計開發了很多種設備來幫助老年人過上更加舒適愜意的生活。這個體系不需要專門人員長期照顧,只需要有人願意一天花兩三個小時,為老年人打掃房間、購物,陪他們說說話。
  當然,荷蘭的養老體系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。中國和荷蘭的相關機構曾就養老問題進行過探討,相互學習經驗。荷蘭樂於將自身的經驗與中國分享。人類總是不斷地變老,人的壽命在不斷增加,所以照顧老人的任務也越來越沉重。
  《瞭望東方周刊》:眾所周知,荷蘭在農業花卉養殖上非常成功,在你看來,荷蘭農業未來的投資前景如何?
  杜安德:是非常有潛力的合作領域。荷蘭很小,但是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,所以成就更為驚人。我們可以在非常惡劣的種植條件下,產出高質且大量的產品,這需要先進的技術。
  在農業領域,荷蘭在溫室培育方面世界聞名,不論是花卉還是蔬菜。同時荷蘭的奶酪、黃油還有嬰幼兒食品也具有極高質量。另外,我們還致力於發展畜牧業,如豬和雞的飼養。
  荷蘭在確保生產高效的同時更註重產品安全,這也是我們希望向中國推廣的技術和知識。我們正打算在農業和食品產業向中國投資。在奶產品領域,我們已經建立起了品牌信譽。中國客戶對於中國的奶產品並不放心,信任需要花許多時間建立,但卻可能一夜之間消失殆盡。
  荷蘭的乳製品企業現在與中國企業成立了合資企業,工廠地點距離沈陽約兩個小時路程。中國市場潛力巨大,但技術方面還不成熟。乳品的製作過程中所有變量必須嚴加控制,如果在某個環節上出了問題就必須從頭開始。總體而言,荷蘭強調“產業鏈意識”,即需要有能力掌控生產的每一個環節。
  每個企業都在同一起點
  《瞭望東方周刊》:2014年8月,中聯重科宣佈與荷蘭Raxtar公司形成戰略聯盟並收購Raxtar公司35%的股權。荷蘭企業和個人怎樣看待中國資本收購荷蘭企業股權的行為?
  杜安德:荷蘭數百年來就是一個開放的國度,目前六至七成的收入都來自國際貿易和投資。荷蘭是一個小國,這決定了不可能封閉自守地發展經濟,開放是荷蘭最基本的生存方式,我們歡迎中國企業以各種方式來荷蘭投資。
  荷蘭目前是中國在歐盟的第三大投資經濟體。在地理上,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港和史基浦機場都是歐洲貿易的樞紐。另外,荷蘭人也非常國際化。
  《瞭望東方周刊》:中國企業可以從何種渠道瞭解在荷蘭的商業機會?
  杜安德:荷蘭擁有優秀的銀行體系和咨詢顧問,能夠對投資選址等問題提供重要建議。在中國,荷蘭也擁有非常發達的投資機構網絡,能夠為中國投資者介紹荷蘭政府在對外商貿問題上的具體運作——比如如何獲得許可證書和簽證。
  對於中國商人的投資,荷蘭有非常好的咨詢幫助體系,中國政府也在致力於完善這個系統。在中國,荷蘭有11個辦事處,同時在武漢、大連、南京等6個城市設立了小型咨詢中心,提供荷蘭投資的概要信息。如果投資者能夠提供投資計劃的具體信息,機構還能夠幫助進行具體細緻的專門調查研究。下一年,我們會根據具體領域,挑選不同的荷蘭公司介紹給中國投資者,安排雙方會晤,並洽談細節。
  我們並沒有設立自由貿易區或者特區。但荷蘭確實有發展高科技產業的相關政策,比如生命科學、農業產品領域。現在也有關於水資源管理和開發的科技發展項目,解決如何處理廢水、如何管理水資源利用等問題。荷蘭是一個地勢低平的國家,海拔在海平面以下,因此我們要不斷抽水,以免過度潮濕。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積累了處理水資源的經驗。
  在荷蘭,我們沒有對於特定公司的優待政策,確保每個國家的企業都在同一個起點上競爭。
  《瞭望東方周刊》: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,中國的企業通常會先在荷蘭註冊公司再進軍拉美,你怎麼看待這種現象?
  杜安德:正如剛剛所說的,荷蘭有非常不錯的稅收協定和雙邊貿易保護協定,荷蘭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國際貿易都充滿吸引力,同時能夠確保投資者運用現有的成熟政策保障自己的資產,降低投資風險。
  另外荷蘭也是一個非常好的“跳板”。加勒比群島的部分地區(阿魯巴)還是荷蘭王國的聯邦國,因此通過荷蘭進軍拉美市場也非常方便。另外,荷蘭人也比其他地區的人對南美的瞭解更深,相比之下中國商人直接進行投資則沒有這麼便利,因為拉美對他們太陌生了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k94zksze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